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國樂團大變身 跨界殺出生路

國樂團「轉型」的手法可分為幾類,首先是包括音樂家演出的肢體、橋段、服裝等呈現的創意。
像是文化大學國樂系的學生放下國樂給人的優雅印象,拍起俠女、俠客風的宣傳照,還在國家音樂廳的觀眾席架起長達十排的伸展台,音樂家在上面走台步。團員不穿傳統唐裝、旗袍,取而代之的是結合古今的設計服裝。
國家國樂團二○○七年獲得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的「英雄.美人.花月夜」,則是將古曲演奏結合多媒體、說書人串場,音樂家上下台時還加上戲劇性的肢體動作。
台北市立國樂團獲得二○○八年台新藝術獎提名的「破曉」,是國樂團和劇場合作的成功案例。國樂演出還加入優人神鼓的表演,被賦予了「製作」、「表演」的思考。
而國家國樂團與傳統戲曲演員合作的《她們的美麗與哀愁》,透露出未來樂團可能與歌仔戲團、京劇團合力推出製作的野心。采風樂坊過去結合音樂、戲劇、舞蹈呈現的東方器樂劇場「十面埋伏」,也是同樣的企圖。
還有不少國樂團嘗試以「世界音樂」的新定位,來為自己找方向。像是台北市立國樂團在今年傳統藝術季,邀請蒙古馬頭琴、伊朗手鼓演奏家同台競技。采風樂坊的子團東方傳奇則採取將國樂流行化的作法,拿起中阮當電吉他來彈。而小巨人絲竹樂團近年也致力國樂器與西方管絃樂團的演出,試圖讓國樂獨奏家能有輸出國外的潛力。

來源:時報資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