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魯迅2008 看人吃人閱讀意象

魯迅的《狂人日記》發表至今九十周年。劇場工作者王墨林召集台、日、中、港劇場導演,以身體劇場形式,描繪心中關於魯迅以及《狂人日記》的想法。
《狂人日記》發表於一九一八年,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用隱喻筆調揭露出「傳統禮教吃人」,並譏諷社會上「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的偽君子。魯迅也曾自評:「《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在王墨林眼中,魯迅這位被譽為中國現代主義啟蒙者的那種批判封建勢力與舊式思想的革命式精神,非常值得被強調與延續。「《魯迅二○○八》不是在講述文學的魯迅,是肉體的魯迅、是魯迅給我們的肉體印象。」
台灣身體氣象館的王墨林、香港撞劇團的湯時康、中國草台班的趙川與日本DA-M劇團的大橋宏等四位導演共同編導製作,以《狂人日記》為主要文本,與劇團成員藉著「魯迅小說的閱讀印象」的討論,發展出這齣劇的內容。王墨林表示,在中、港、日、韓等東亞地區,魯迅的文章被收錄於教科書、自小被人所閱讀與討論,甚至出現魯學研究的派別,批判封建的力度與現代主義精神,造成後人在文學與思想上的刺激,反而台灣的青年對於魯迅顯得陌生。
為了不落窠臼,四位導演提出「不講故事、沒有對白情節、不做心理分析」的前提。王墨林說,他們拿掉傳統演出的所有條件,僅留下身體與燈光,連布景都極度簡化。大家各自提出看過魯迅小說後的印象,在舞台上以單純的肢體表現。
「像是不自由的身體,人吃人的意象,沒有安全感的行走等。」王墨林說,魯迅的小說充滿強烈的意象化與非人化的述敘,但誠實反映人和社會、人和政治、人和他人的關係。在《魯迅二○○八》中,觀眾得見演員最純粹的肉體展現,掙扎的、糾纏的、嘶吼的,或是用最細微的肢體動作包括睜圓眼、咧嘴笑、躡足走等方式,強化身體劇場的張力。
魯迅研究在中國相當興盛,有觀眾反應「以視覺聲音直接『插入』觀眾眼睛的方式很使人深刻。」不過,前衛的身體劇場形式在上海算是新東西,難免被批。有年輕的學生問「魯迅是個啟蒙者,在劇中怎麼看不到他的啟蒙在哪?」

(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