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拆掉觀眾席 北藝大公演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公演,跟觀眾借舞台,在觀眾席中間開了一條河道,還架上碼頭和枯樹,舞台設計黎仕祺說:「希望讓觀眾有坐在河岸邊看戲的感覺。」
  舞台河道並不真的有水,導演林如萍說,它並不真的是河道,燈光轉換,也可以是街景、角落,甚至是室內景,但透過無數影像的投影,以及舞者的肢體流動,充滿了流動的感覺,黎仕祺說:「希望來看戲的觀眾,能感受生命河流的感覺。」
  即將演出的「Kalpa:時光之劫」,是根據法國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小說為靈感的戲,取材自她「印度系列」的小說。因恆河是印度的生活象徵,所以導演林如萍想要在舞台上塑造時間之流的感覺。
  「其實一開始想在舞台上做一條輸送帶的,」舞台助理楊雅雯表示。但礙於經費,只好作罷。後來乾脆把觀眾席拆了,雖然更費勁兒,卻符合預算。重點是,「拉近了觀眾和演員的距離,可以看到表演的細節。」這也是想打破傳統鏡框式的舞台,把觀眾和演員放在同一個空間裡,「觀眾也變成戲的一部分。」
  黎仕祺把觀眾座位的階梯架高到40公分,讓觀眾席的高低層次更分明,也更能看出坡度。觀眾坐在河道舞台的兩邊看戲,就像是坐在河岸山坡上的印度人,更能融入劇情。
  不過楊雅雯也擔心,河道兩旁的觀眾,看戲時會跨越過舞台看到對方,對觀賞造成干擾。但師生討論過後,卻發現這樣的觀眾,更像是戲的一部分。
  因要移動觀眾席,搭台時間比一般劇場多出許多;黎士祺也強調,整個舞台預算大部分都用在觀眾席上。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