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遊民攝影師 (台北)

  「居無定所攝影展」在城中藝術街區開幕,遊民們親身演出行動劇,當代漂泊成員戴瑜慧、郭盈靖也參與演出,將遊民的真實處境重現。口白:「他們說我們是治安的死角,可怕的犯罪者,其實我們最痛很暴力,因為暴力日日夜夜傷害我們。」最後,每個人脫掉面具,這是一齣關於遊民露宿街,遭到驅趕、歧視的安全議題。
  攝影展是遊民的集體創作,也有社會人士參與。在政治大學教攝影批評與分析的郭力昕老師認為這些作品非常精彩,她們花很多時間在練習,熟悉相機的操作,相機原本是媒體攻擊她們的武器。一般人覺得遊民除了無住所、被驅趕,沒有其他內涵,但從她們的攝影作品,可以看出對自然、環境、美的關注,每個人都有其創作的才華跟潛力,只是沒有機會嘗試。郭力昕從事媒體改造,他希望媒體工作者能說服報社主編騰出版面報導,讓遊民的形象不再讓商業電視台繼續剝削,以中產階級的偏見妖魔化遊民。
  謝三泰攝影師是遊民攝影班的特約講師,從事新聞工作20年,他認為,攝影記者的相機的確是武器,記者抱持著「我就是要你好看」的態度,但對遊民而言,相機是對話的工具,用相片來說話。民眾可以透過相片跟遊民的心靈跟生存空間對話,了解遊民真正的想法。
  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朱傳炳表示,失業率攀升,愈來愈多人變成遊民。警察找不到罪犯,就會抓遊民當替死鬼,國家社會污名化遊民。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周麗華表示,大眾及媒體認為遊民是犯罪者是刻版印象,實際上遊民的犯罪率很低。社會局推出健保臨時卡,讓沒有健保卡的遊民生病能即時就醫。她認為政府能力不足,所以很感佩攝影班打破學歷、年齡限制,讓遊民發聲。
  協力出版遊民書籍的基督教救世軍台灣區區長Mike Coleman,計畫將書籍翻譯成英文,基督教救世軍在全球有120個分部,關切遊民議題。Coleman認為,遊民形成跟社會心理因素相關,包括家庭破裂、父母親失職、心理功能失調等。他建議政府,應該把預算用在遊民安置跟個案解決。
  遊民「晨曦」曾拍攝落難的神像,這些神像被遺棄在社會的角落,他覺得跟自己的處境很類似。晨曦曾當過101大樓戶外窗的清潔工,拍攝場景涵蓋摩天大樓,他最高曾登上101清洗大樓表面,攝影紀錄著他過往的勞動過程。攝影班成員也曾互相拍攝。
  遊民「卜派」說,他還沒成為遊民前,也有兩台傻瓜相機。他喜歡拍攝冒煙的火車,曾經為了老火車,繞了整個台灣,後來因為居住問題,底片被房東丟棄。如果自己能擁有一台相機,他想用影像重拾記憶中的老火車。

(台灣立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