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慈濟變更內湖保護區 (台北)

  台北市上百位內湖區大湖里居民聚集大湖國小演奏廳,參加慈濟社福園區開發計畫說明會。慈濟沒有代表蒞臨,而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所指稱支持此案的37位里長,僅郭坤祥到場。
  沉寂數年的內湖保護區開發案,在慈濟重新送審,都發局召開審查會議後,多數居民才驚覺淹水惡夢又回來了。
  「我是慈濟功德會員,捐款捐了20年,現在我要停止捐款,要改捐給白海豚復育。」一位居民沉痛地表達,「11日參加都發局的會議,沒想到旁聽席竟然被慈濟動員的人整個佔滿,慈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說不認識他們,他們是自己來的,但會後卻看見這些人搭上同一台遊覽車。」
  「災難都是來自自然環境的破壞,因為先有破壞才有災難。在這個現代公民社會,應該資訊公開、讓公民參與。但是,慈濟蔡科長承諾要傳真請願書給上人(證嚴法師),到現在卻都沒有消息。」居民毛小姐說,基層志工都以為「環團是為反對而反對,但是,事實是,媒體被封鎖、溝通管道中斷,他們收到的訊息就是這樣。」
  另一位居民說,「桃園發起保護埤塘行動,因為石門水庫泥沙淤積問題,缺水嚴重,他們發現埤塘將是重要水源,我們台北市也應該保護埤塘,未來台北缺水的時候,大湖就是救命水源。」
  數年前奔走力擋市府大溝溪「保變住」政策的張小姐說,「現在整治完成的大溝溪那附近,以前市府打算蓋大樓安置老舊國宅拆遷戶,如果當初任由市府變更保護區蓋大樓,那滯洪池要蓋在哪?如果當初沒有留下保護區,都變成大樓了,現在哪有滯洪池?如果慈濟在保護區蓋了大樓,那是不是以後還要在旁邊再幫慈濟找一塊地蓋滯洪池?」
  「慈濟補送的細部計畫,規畫10年洪水頻率的設計,但是現在的雨水,動不動就是50年、100年一遇的規模,這個10年設計和現在公共工程以200年洪水頻率來規劃,簡直是天壤之別。」發起說明會的居民劉德正表示,「前幾天連續下了幾天的雨,大湖公園的湖面就接已經接近滿水位了。如果有強颱來襲,這塊保護區又已經開發成志工大樓,後果不堪設想。」
  里長郭坤祥表示,當初聯署簽同意書,是以為慈濟要對大湖環境通盤檢討,如果只是建設慈濟基地,郭里長是反對的。以前他是帶著民眾反對慈濟發的人,現在不惜再發動公投。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受邀論述保護區與國土政策的意義,作家張曉風分享為保護區請命的經驗,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室執行長丁若航博士則從法令、稅賦面談慈濟開發保護區案之適格與否等問題。
  廖本全說,究竟市府對保護區的政策是甚麼?如果只談技術、土木工程,那麼全台灣都可以蓋。台北市設定保護區的目的沒變、保護區的價值沒變、地質條件沒有變,為什麼可以變更土地使用,這是違法使用。這個案子是「指標性案件」,不僅嚴重破壞體制,也是城市造災運動。災難都是源於結構性因素,政策被破壞,保護機制就垮了。建商正等著慈濟通過此案,若此高度敏感的保護區都能允許開發,那擁有比這塊保護區危險性低的土地建商,會說怎麼不給我過?慈濟可以有更好的做法,就是讓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保護區」應該如何保護,教育市政府如何處理保護區、要求市政府扛起責任處理疏失。
  丁若航表示,「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申請開發保護區,不僅適法性出現解釋錯誤而且違法以規避環評;天價購得內湖保護區土地是否涉及非法洗錢,檢調及稅務單位應該介入調查。若參考台北地區國有土地保護區標售價格,以每公頃2千萬之高標價格計算,此案全區總價僅約3億餘元,而慈濟宣稱以13億元買地,多出來的10億元那兒去了?丁若航呼籲在釐清之前,暫停捐款給慈濟。本案非申請作為學校文教使用,卻籠統稱做志工訓練基地,便以「環評法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23條:文教建設之開發....開發面積達5公頃以上須進行環評」申請免環評,此例一開,則全國補教業者都可低價買進5公頃以下保護區,申請作為訓練補教人才使用。
  張曉風甚至以世界第一名填土人毛澤東的行為後果來說明填湖建設後的災難,暗喻在保護區建設是罪大惡極的。
  主持人綠黨港湖區市議員候選人李盈萱表示,曾正式行文慈濟,邀請慈濟派代表與會,也曾打電話力邀,很遺憾慈濟還是沒來。和居民面對面溝通,應該是比較完善的做法。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投書媒體,「根據國家中央地調所公告結果,慈濟內湖基地周圍並沒有斷層及礦坑。1998年慈濟委託台大游以德等多位教授,對環境進行綜合評估,報告中說明園區利用範圍內並不存在潛在順向坡的問題」等語,證諸審查會議記錄,卻完全不相符。據2005年8月25日專案小組會勘(水土保持部分)紀錄,「本案北基地東北側及南基地西北側所臨接山勢均為順向坡,未來基地開發應隨時監測是否仍有滑動現象產生」,查看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山坡地環境地質GIS資訊系統」,可以看見此開發基地的敏感地質處處,投書內容與事實不符。
  2006年10月11日第六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中,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曾說,「本案不僅為保護區,更是座落於溝谷中的地質敏感區,比對雞南山危險聚落之山勢,實在有諸多相似之處。發展局也曾邀請學者、專家就本案之地質安全、水土保持、逕流沖刷、邊坡穩定、排水措施等各項議題提出建議,很遺憾的,包括本人在內的幾位受邀者,均很無奈的拒絕參加這種硬要以『人定勝天』技術克服一切的方式,來背負這個個案開發的背書者。」明白揭示此案地質敏感程度。

(環境資訊中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