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八田與一的台灣觀點

一九三○年代的台灣,賽德克族抗日,發生霧社事件;同一時代,「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建設完成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嘉南平原從貧地變良田。
文史工作者鄧相揚曾幫台灣青年舞團架構描述霧社事件的舞劇「賽德克之歌」,最近他再度與台灣青年舞團合作,以八田與一為主人翁,創作舞劇「千鷺之歌─台灣‧八田」。鄧相揚強調:「對日本人的功過自有不同的評價,不能一概而論。」有別於日製動畫「八田與一」的殖民觀點,「千鷺之歌」是「從台灣的土地看出去」。
八田與一以十年建設烏山頭水庫,如今烏山頭水庫仍有他的銅像,每年五月八日八田忌日,許多台灣人會來到銅像前為八田祈福。二戰末期,八田遇難,其妻外代樹寧願死在台灣也不願回日本。
有感於嘉南平原是台灣的穀倉,但大家「不把農業水利當寶」,更不知八田與外代樹的事蹟。鄧相揚曾與「千鷺之歌」的藝術總監洪淑玲等人多次赴日尋找八田的家族及史料。此一舞劇將在嘉義、台南、高雄、台北及台中巡演。
「千鷺之歌」依循史實,由出身雲門的舞者王維銘舞出八田的一生。製作總監劉培能以多媒體投影懷舊的動畫及影像,跳脫現實場景。最戲劇化的一幕--外代樹跳水庫殉情,有人指證歷歷:「兩隻白鶴從圳堤飛起,然後變成一群白鷺鷥飛去。」
鄧相揚說,白鷺鷥是台灣鄉土的化身,八田與妻子選擇在台長眠,「像白鷺鷥一樣愛著台灣,而台灣人也認同了他是台灣的八田。」最後一幕「愛與生機」,就在千鷺之歌的大合唱中落幕。

八田與一小檔案
有「嘉南大圳之父」、「烏山頭水庫之父」之稱的八田與一為日本石川縣人。一九一○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到五十六歲過世,一直在台灣工作、生活。
一九一九年,受命負責建造嘉南大圳的核心工程烏山頭水庫,為確認大壩施工法,八田赴美國調查,以個人創新的技術興建大壩。一九三○年完工。
一九四二年,八田赴南洋但搭乘的大洋丸號遭美軍攻擊遇難,骨灰送回台灣。其妻外代樹寫下絕筆「愛慕夫君,我願追隨去」後,在烏山頭水庫殉情。

(聯合報)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孩子們不知道,大人的國度之醜惡

然而,史實是什麼──

八田是怎樣的故事‧‧‧或許命定的您們要提早成長

看清這一切,‧‧‧想啊,想想啊
除了十年工程期間,問題不斷,更有烏山頭水庫那隱匿不報的完工僅半年就被中度地震震坍360尺的大失敗‧‧‧

以及那被無知的農經大總統誇耀得不得了的‧‧‧

在地震帶,含沙量高的河川,短促的河流,一萬公里只有三萬分之一坡度的渠道

, 要多少「無償勞動」才能維護其不斷的斷裂與淤積‧‧‧

知道麼,日警透過保甲制度威脅下的「無償勞動」,使得我台灣先民在產業進步的數據中,只能悲泣‧‧‧ 日據下五十年,平均死亡年齡最高的竟然是1908年,27.2歲;而產業最進步的1939年左右,平均死亡年齡竟然在23歲上下徘徊‧‧‧

鷺鷥們或許不知道,然而‧‧‧成人們可以如此醜陋麼,我的天啊

若您有心理解,泥人格子裡有多篇專文,歡迎可敬的藝術創作者──您的指教。
http://blog.udn.com/h1234567am/5415577
http://blog.udn.com/h1234567am/5381443
http://blog.udn.com/h1234567am/5388358

悲痛的泥土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