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故宮三重門 失守、失語、失明


  北京故宮博物院近期歷經「失竊門」、「會所門」和「撼字門」等「三重門」,顏面盡失。人民網下屬的《人民時評》刊文〈有憾於故宮的失守、失「語」與失「明」〉,認為「把故宮商業化、神秘化、小眾化的傾向,確實到了該糾偏的時候了。」也該明確故宮的公共文化資源性質,提高故宮的公眾文化服務水準。
  文章寫道:一是失守,且是失守於一個很不「專業」的小賊。這確實讓全國人民都不放心了。在防不勝防之時,亡羊補牢,永遠不嫌晚。怕就怕,失守的不僅是安保防線,還有發自內心的對守護國家級博物院那種如履薄冰的敬畏感。
  二是失「語」。文化重地故宮出現不該發生的筆誤。故宮贈給北京公安局的錦旗寫著,「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將「捍」錯成「撼」。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惜,故宮相關人士辯稱是為了顯得「厚重」才選用「撼」字,與「撼山易,撼解放軍難」的「撼」同義……難道這個字可以通假到「捍山易,捍解放軍難」嗎?選用此字,究竟是「厚重」還是「輕薄」?一個字的錯用,姑且置之一笑,然而,故宮守護人的責任意識,就茲事體大了。
  三是失「明」。關於建福宮是否成了國際富豪的頂級會所。會所的建與不建並不重要,甚至癥結也不在於此舉是不是對文物的保護性利用。更重要的是,此事該由誰來決策?決策過程有沒有必要公開透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