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情為何物 白先勇談同說異

作家白先勇受世新大學邀請,以「情為何物」為主題,從文學角度探討古今中外的愛情。學生以《孽子》談論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列入課綱的社會觀感,並向白先勇請教如何拿捏愛情中的理性與感性。白先勇笑稱現在孩子很難教,自己「不敢當老師!」
白先勇以金代詩人元好問《雁丘詞》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破題,表示數百年前的文學家就在問「情為何物」,但自古情感皆無答案。接著從李白《長干行》中的情深義重,到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相互試探,援引古今中外文學題材,解析愛情會隨社會結構演進,在文學中呈現出不同樣貌。白先勇認為,現代人談戀愛已等不及魚雁往返,愛情逐漸速食且數位化,接下來說不定會有一部以網路愛情為主的經典著作出現。
學生問,是否擔心《孽子》改編電影、電視劇,原作精神會被曲解。白先勇坦承的確有所疑慮,「因電視劇是最親近社會的媒介,如果同性議題處理不當,對社會、對同性戀族群,都是一種傷害。」但白先勇肯定《孽子》電視劇導演、亦是世新校友曹瑞原的詮釋方式及工作態度,認為導演用極為嚴肅的心態選角、取景、導戲,使觀眾因此劇之視覺美學及文學價值,進而更寬容看待同性議題。「《孽子》播映後,我接到一些家長的來信,說他們看了這部作品之後,較能接受自己的同性戀兒女。這是當時始料未及的,我相當感動。」
學生以關雲娣自殺事件為例,提問要如何拿捏愛情裡的理性與感性,才能避免悲劇再發生。白先勇認為,人的情感極為複雜,也難以平衡。感性成分過多,容易想不開;但若理性過於強大,則會扼殺感情。

(台灣立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