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周德偉《落筆驚風雨》 (台北)

 
  台北紫藤廬茶館歷史悠久,它的前身是曾任關稅署長的周德偉官舍,自一九五○年代起就常聚集文人批判時局,因此長年受特務監視與監聽。一九八一年後,周德偉么子周渝將這裡整裝開放為茶館,成了黨外運動人士聚集的基地,更添歷史意義。
  依據周德偉生前回憶錄手稿出版《落筆驚風雨:我的一生與國民黨的點滴》,距離一九八六年周德偉逝世已二十多年,周渝說:「出版本書是我生命的解脫與提升,這一生的罪惡感終於消除。」
  在國民黨內抑鬱不得志的周德偉曾感嘆:「吾不寫黨史,國民黨無真史也!」他在晚年寫作回憶錄,從周氏家族、父親與革命的關係到自己的黨內經歷,透過個人觀察反映近代中國發展,並揭露第一手蔣、汪史料。
  周德偉生於一九○二年,就讀北京大學時,對引領五四運動、以反傳統及馬列主義為中心的刊物《新青年》不以為然,後來加入國民黨,留學英國師從學者海耶克。回國後曾任教於大學,後任國民政府關務署長,一九四九年來台,常在家中與殷海光、張佛泉等學者聚會,晚年移居美國。
  回憶錄內容逆轉了蔣介石主導的黨史論述,直言蔣為「大愚人」、汪精衛的武漢政府比南京政府更具合法地位。他也不贊同孫中山,認為他「將最大部分精力用之於掀起戰爭,自信太甚……孫文學說完全以他自己個人為中心。」雖然只走筆至抗戰初期,但提出民國史翻案的新視野,仍深受學界重視。
  周德偉被學界定位為以儒家傳統為精神基礎、接引西方自由主義的「儒家自由主義者」,他提出不少反潮流的觀點,如反對新文化運動,認為胡適「當時被崇為思想家,實則彼毫無獨立之思想」,並認為任一思想移植於不同土壤都應有不同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