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如果《水滸傳》也有維基解密

【邱坤良】
家喻戶曉的小說拍成電影、電視劇,常有新的圖像與敘事結構,也讓觀眾有新的體會。《水滸傳》被傳誦數百年,中共鬥爭史就常拿梁山泊大作文章,現代人樂此不疲,常透過舞台、影像對梁山泊做不同詮釋,翻案文章屢見不鮮。目前電視上演的《水滸傳》老調重彈,依然有高收視率,而在維基解密沸沸揚揚之際,看《水滸傳》聯想「維基」八卦,別有一番滋味。
梁山泊傳奇出現在亂自上生、官逼民反時代,《水滸傳》英雄好漢幾乎個個刺青,有人因犯罪受黥刑(如宋江),更多人出於英雄主義的黑色美學。第一個登場的九紋龍史進肩背胸膛刺了九條龍,浪子燕青也是遍體花繡,且出自「高手匠人」手筆,真是當下流行刺青業先驅了。
《水滸傳》人物眾多,囿於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天命」,角色處理難以周全,梁山泊英雄個性鮮明者不過一、二十位。舞台與影像比平面的文字敘述具圖像效果,但人物造型、性格設計不對,反而少了小說的想像空間,也不易說服存有既定印象的觀眾。
電視劇《水滸傳》號稱台中港斥資五億的大製作,從演員與製作陣容來看,屬於中國作品,台灣只沾了一點邊。情節安排與人物處理四平八穩,少了新意。劇裡的林沖造型笨重,很難讓人聯想小說《林沖誤入白虎堂》或舞臺《夜奔》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智多星吳用太過稚嫩,入雲龍公孫勝面目模糊。演李逵的演員曾在《三國演義》飾演張飛,角色設計又無區隔,讓人有李逵戰張飛的錯覺。及時雨宋江表現平平,還好能撐住全劇敘事核心。日本電視劇常以偶像演員重塑歷史傳奇人物(如《利家與松》),啟發觀眾新的感覺,看來有其道理。
最早在梁山泊落草的白衣秀士王倫對雪夜上梁山的林沖並不重用,托塔天王晁蓋欲入夥,又妒才不留,最終死於豹子頭刀下。晁天王成為新頭領,接著宋江加盟,天罡地煞陸續就位,高揭「替天行道」大旗,相互開口「哥哥」、閉口「哥哥」,然而,忠義堂上孰輕孰重?難道只憑天書或石碣文的「天命」,就不會出現現代政黨不分區立委的排名鬥爭?
林沖火拼王倫時,曾指責其笑裡藏刀、言清行濁,這種人在梁山泊已絕跡?從小說不難窺出水滸人物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背後,也少不了領導階層高來高去的算計,如那時也有類似AIT私下訪談,會爆出甚麼「內幕」?
晁蓋搶劫生辰綱被捕,當押司的宋江私下放人,還題反詩,惹下大禍,梁山泊人馬劫法場救人,晁天王大動作要讓位給這位恩人。玉麒麟盧俊義被逼上梁山,宋江也煞有其事地欲奉玉麒麟為首。梁山泊這種謙讓的戲碼經常上演,緊要關頭卻又不了了之,也不在乎誠信原則。晁蓋在曾頭市中箭,遺言不是傳位以往謙讓的對象-孝義黑三郎宋公明,而是交代:誰捉住射死他的史文恭,誰就是梁山泊主。結果生擒史文恭的是盧俊義,宋江並未執行晁天王遺志,而以「天意」所在,自己不得不黃袍加身。
《水滸傳》小說原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據民間傳奇、曲本編纂。後來流傳的版本甚多。較通行的七十回本(外加楔子)最後一回忠義堂英雄排座次後,以盧俊義夜夢眾弟兄被官府處死做結束,為水滸人物的悲劇預做伏筆。其他篇幅較大的百回本、百二十回本或「文簡事繁」的福建地方刊本,無盧俊義夜夢情節,直接銜接宋江接受招安,率領英雄好漢東征北討,落入說部傳奇窠臼,與前半部主要人物鮮活的性格強弱有別。最後,宋江凱旋回朝,皇帝御賜美酒,梁山泊英雄中計走向毀滅。
不管哪種版本,皆強調一○八好漢忠義不近女色、肝膽相照,也不計排名高低,等於不觸及人性本質與政治鬥爭的常態,展現有「危機」也不須解密的烏托邦世界。

沒有留言: